2022 觀察臺灣民眾對於假消息的看法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假消息散布的情形仍然普遍,多數民眾認為假消息對社會影響嚴重,在日常生活當中,近九成民眾的生活中有出現假消息且也日漸警覺假消息對社會帶來的影響。

The author(s)
  • Michelle Pan Observer, Taiwan
  • Blair Lai Observer, Taiwan
Get in touch

近年來,散播假消息的情況日益嚴重,民眾對於假消息的認知、識別以及民眾對於假消息的查證都需要更加深入探討。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假消息散布的情形仍然普遍,多數民眾認為假消息對社會影響嚴重,在日常生活當中,近九成民眾的生活中有出現假消息且也日漸警覺假消息對社會帶來的影響。

臺灣民眾對假消息的看法_01

民眾認知的假消息散播三大來源,包括「媒體工作者」、「政治人物」及「境外勢力」,而這也同時造成民眾從此三大散播來源接收假消息後,衍伸成對社會的不信任,絕大多數的民眾認為假消息會降低社會人際關係間及對於民主制度的信任,在影響政府的施政方面上也不例外。

不意外地,「網路」和「手機」被多數臺灣民眾認為是最常散播假消息的管道,分別有高達85%和 70%的民眾,認為網路和手機經常、甚至每天在散播假消息。反之,而傳統媒體與民眾日常生活中有實體互動的「社區鄰里」,則較少成為假消息的散布管道。

臺灣民眾對假消息的看法_02

 

在難以避免接觸假消息的生活中,民眾對於假消息的辨識能力又如何呢?

首先,根據調查結果了解到有過半民眾認為自己不受假消息影響,卻對他人沒有信心,約有九成以上認為他人會受假消息影響。

接著,在各種辨識假消息的方法中,「與親友討論」為民眾首要進行查核事實的方式,其次為「聽取專業人士的判斷」、「查閱書籍」,最後則為「使用事實查核機制」。同樣地,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方法,像是「提醒親友為假消息」、「分享澄清貼文」等等,成為民眾遏止假消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最後,在培養民眾辨識假消息的能力上,九成四的民眾認同透過教育及宣導能加強辨識能力。

針對假消息的流傳,大多數民眾認為「撰寫或發佈假消息的人」、「傳播媒體」、「政府官員」、「網路與社群平台」以及「一般民眾」皆應該負起責任減少假消息的流傳,其中最應該負起責任的單位為「傳播媒體」。超過九成的民眾認為應該要透過立法要求社群媒體建立假消息的自律機制,並且有七成以上的民眾認為「即使損害人民的言論自由,政府及網路與社群平台應該限制假消息在網路傳播」。

臺灣民眾對假消息的看法_03

 

The author(s)
  • Michelle Pan Observer, Taiwan
  • Blair Lai Observer,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