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對於分享個資給科技公司的態度更加開放 —— 但仍存在上限
新冠疫情促使人們不僅在休閒娛樂上仰賴科技,還有訂購生鮮雜貨、搜尋新冠病毒檢測院所和疫苗接種地點,以及與所愛之人聯繫。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運用科技的範圍愈來愈廣:北美地區每人每個月透過智慧型手機傳輸的資料量在2017年時僅有5GB,到2020年時已成長到11.1GB,且預估將在2026年之前達到48GB。
除此之外,全球有超過20億人使用Facebook Messenger、Google Assistant及Amazon Echo,同意品牌能與他們直接溝通並提供個人化內容與服務。技術上來說,這些使用者提供給裝置的資料能被輕易地與他們的搜尋與瀏覽紀錄、使用媒體、電子信箱資料、居家保全系統、個人定位甚至是臉部辨識做連結。
TikTok近期也更新了隱私權政策,聲明可能會從用戶內容中「收集生物辨識特徵者及相關資料,包含「臉部及聲音辨識」等。
在這樣的趨勢下,人們對於分享個資感到愈來愈自在。事實上,有近半的使用者樂於提供個資以換取個人化服務與產品 —— 與2013年相比增加了7%。
千禧世代及Z世代對Spotify音樂推薦、TikTok利用演算法推出的「為您推薦」影片及其他平台提供類似服務所帶來的好處更加有感,而比其他年齡層的人更願意將個資分享給科技品牌(超過50%)。
你的個資去哪了?
儘管使用者樂於分享個資,但同時也變得更重視和在意科技公司如何蒐集、分析他們的個資並從中獲利。根據益普索最近進行的調查顯示,有66%的人變得更加關注隱私及安全,而有57%的人則更意識到了解如何保護自己的必要性。
現在也有愈來愈多地方透過立法來限制個資利用。歐洲有《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美國各州則各自制定相關法規,分別有加州的《加州消費者隱私保護法》、維吉尼亞州《消費者資料保護法》和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隱私法》。這些法規使資料的收集和儲存方式變得透明化,讓使用者能掌控自己的個資如何被利用。
舉例來說,英國《一般資料保護規範》第17條賦予使用者移除個資的權利。這條法規也被稱為「被遺忘權」。使用者理所當然希望能保護自己的個資不被濫用並避免被「監視」。
有71%的消費者表示,若一間公司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洩漏他們的敏感個資,將停止所有與該公司的商業行為。因此,品牌必須確實告知使用者他們將如何利用獲取的個資。
消費者對科技品牌的矛盾心理
根據益普索的研究顯示,品牌信任與好感度、購買意願及使用有關。以Apple為例,使用Apple產品的消費者當中,有77%的人完全或非常信任Apple這個品牌,不太信任或完全不信任的比例只有20%。在未來購買意願上,非常信任Apple的消費者中有84%表示將繼續使用他們的產品,相較之下,不太信任或完全不信任的消費者只有31%未來願意再購買。
當提到個資隱私時,消費者對科技品牌的信任則抱持矛盾的心態。有62%的受訪者表示完全或非常信任Google,然而卻只有3分之1的人認為Google沒有強迫他們接受個人化廣告(37%)、沒有販售他們的個資(35%)或利用Google Assistant取得他們的對話錄音(30%)。
有趣的是,在同個研究中我們發現,當科技品牌對消費者進行隱私與安全教育時,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將增加。事實上,有78%的人認為科技品牌有義務教育消費者隱私與安全的相關知識,高於學校(74%)、政府機關及雇主(70%)和親朋好友(59%)的比例。
益普索再進一步地調查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結果顯示信任將取決於品牌是否:(1)完全沒有提供關於資料隱私權的資訊、(2)告知分享個資將獲得的好處,或(3)聲明將保護消費者個資。這份調查顯示出有40%的使用者在訂單紀錄上對Google抱持完全信任的態度,當Google告知保留個人訂單紀錄的好處時,有將近50%的人感到信任,而當Google保證不會濫用訂單紀錄時,則有52%的人表示信任Google。
消費者與科技間的複雜關係
人們分享給科技品牌的個資呈指數成長,且橫跨更廣泛且多元的裝置與平台。只要科技品牌能提供消費者實質好處並保證對資料處理的透明度及合乎道德倫理,便可以持續利用這些資料獲利。以下為益普索所整理出,建議科技品牌在蒐集資料並從中獲利時遵循的四個守則:
- 教育:如前面所述,科技品牌必須告知消費者他們將如何蒐集、分析、儲存資料並從中獲利,以及消費者能在這些行為中獲得哪些好處。
- 資料主權:科技相關術語如「雲端運算」及「演算法」對多數消費者來說難以理解而容易感到不安。科技品牌可以公開資料儲存位置來讓消費者安心,儲存位置建議落在消費者所居住的國家。
- 可信度:透過「微軟政府最高機密雲」的推出,微軟證明了自己擁有為政府機構處理敏感資訊的能力。同樣地,Telegram及Signal等通訊軟體也承諾會對用戶訊息內容進行加密保護。這為品牌帶來可信度甚至增添神秘感,讓人聯想到流行文化中所描繪的間諜。
- 資料保存:有許多資料集對人類的未來十分重要與珍貴,如基因序列、地理和物理知識及人口統計資料。科技品牌能幫助政府機關、科學家及學者保存和整理這些資料,保護世界知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