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態金融服務:行動支付

因為行動裝置的盛行,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數位化,這對金融服務業的影響無疑比其他任何行業來的巨大。消費者使用網路、大規模使用螢幕和各種行動設備的情形,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過去,PayPal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不太新的新人」。它簡單,易於使用,並已被廣泛採用。阿里巴巴2013年推出了一個智慧型手機app叫做「餘額寶」,本質上是網上購買貨幣基金,透過該服務,將資金投入利息更高的貨幣市場基金,使用者除了可獲取比銀行活期存款更高的利息外,也可隨時用於網購消費和轉賬。截至2014年七月,它有1.49億用戶和920億美金的資產,使其成為世界第四大貨幣市場基金。 

 

目前台灣行動支付的發展及瓶頸 

當前台灣行動支付架構,由財金公司規劃與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及台灣票據交換所合作,各金融機構透過PSP TSM平台作業,將所發行的金融卡、信用卡、轉帳卡、甚至與第三方支付業者合作的易付卡及付款帳戶,利用空中下載技術 (OTA,Over The Air)上傳到手機,完成行動支付。 
在台灣,銀行或郵局也已陸續提供行動支付服務,根據MIC資料顯示,已使用行動支付的消費者占整體消費者的4.8%,而具備行動支付條件(聽過行動支付且自己的手機能使用)的未使用者有11.7%,因此台灣行動支付現有市場加上潛在市場共有16.5%,距離普及化仍有段不小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