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歲就算老?全球近六成民眾不樂見自己變老
一項涵蓋全球 32 個國家的最新研究深入探討了人們對老化的態度,結果顯示平均有 57%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並不期待步入老年。
根據內政部調查顯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已高達 20%。這不僅是台灣社會的轉變,也呼應了全球人口結構日漸老化的趨勢。聯合國預測,到了 2030 年,全球將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年齡達到 60 歲或以上。面對這股人口趨勢,人們的文化觀念是否也隨之調整?
這項涵蓋 32 個國家的研究,旨在檢視民眾對於老化的看法,並分析這些態度自 2018 年以來有甚麼變化。
主要研究發現:
- 世界在老化,但對「老」的定義沒變。儘管全球人口逐漸高齡化,但普遍認為「老年」的起點並未改變。平均而言,這32個國家的受訪者均認為66歲是步入老年的門檻。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以來,人們對老化的看法幾乎沒有變化,拉丁美洲甚至出現了逆轉現象。
- 多數國家嚴重高估其老年人口比例。例如,墨西哥民眾認為該國有高達三成的人口超過 65 歲,但實際數據卻只有 8%,足足高估了三倍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定義為「超高齡社會」的日本,卻是唯一一個嚴重低估其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的國家。
- 多數人對老年生活不抱期待。在全球 32 個國家中,有 57% 的人表示不期待自己的老年生活,相較之下,只有 38% 的人表示期待。而受訪者的期待程度,會隨著收入、教育程度和年齡越輕而提高。
- 人們預期享受 12 年的「老年時光」。平均而言,這 32 個國家的受訪者預期自己能活到 78 歲,這意味著他們預期自己將有 12 年的「老年生活」。其中,菲律賓和印尼的民眾預期能享有長達 17 年的老年時光。不過,匈牙利的調查結果顯示,儘管當地民眾認為 65 歲就算老,但平均預期壽命卻僅為 64 歲。
- 28 至 35 歲被視為人生黃金期。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達成結婚、購置首間房產和生育等人生重要里程碑的理想年齡,普遍落在 28 歲至 35 歲之間。
- 有三成的民眾認為,一個人不論幾歲都能擔任國家領導人。但對於那些認為領導人應有年齡上限的受訪者來說,61 歲被視為「太老」的門檻。值得注意的是,在 16 個國家中,目前的國家領導人年齡都已超過其國民普遍認可的年齡上限。

- 歡迎參考「益普索 2025 世代報告」(Ipsos Generations Report 2025),或觀看「KEYS 研討會:世代新思維」(KEYS: Rethinking Generations) 重播。
研究說明
本研究數據源自益普索於 2025 年 1 月 24 日至 2 月 7 日期間,對全球 32 個國家進行的調查。該調查主要透過益普索的 Global Advisor 線上平台執行,印度地區則採用 IndiaBus 平台。益普索在本次調查中總共訪問了 23,745 名成年人。受訪者年齡方面,印度為 18 歲及以上;加拿大、愛爾蘭共和國、馬來西亞、南非、土耳其和美國為 18-74 歲;泰國為 20-74 歲;印尼和新加坡為 21-74 歲;其他所有國家則為 16-74 歲。「全球國家平均值」代表了所有參與調查的國家和市場的平均結果,並未根據各國家或市場的人口規模進行調整,因此不代表總體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