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带量采购的相关政策

10月24日,第八届中国医药决策科学峰会暨中国医药市场研究协会2019年度会议在南京顺利召开。益普索中国医疗健康服务线负责人李艳杰(Angie Li)受邀演讲,深度解读了带量采购的相关政策。

10月24日,第八届中国医药决策科学峰会暨中国医药市场研究协会2019年度会议在南京顺利召开。益普索中国医疗健康服务线负责人李艳杰(Angie Li)受邀演讲,深度解读了带量采购的相关政策。

 

演讲实录

 

从9月份开始,带量采购从第一轮的试点向全国扩围。不断变化的政策给药企在产品市场准入、研发和药品的经营模式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今天主要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带量采购的相关政策,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各个药企接下来的发展策略。

 

带量采购 “以量换价,招采合一”


从2015年开始,国家对于整个政策的结构调整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鼓励创新,所以在各个审批流程方面都出台了很多加速政策。另一方面,市场趋势迫使一些非创新药、仿制品比较多的药物降价,这些政策对于一些大的药品种类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

 

“”

针对这两个不同趋势,各大药企应如何进行品牌创新?对于已经过了专利期的大品牌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我们来看一下现在“4+7”,它的初衷是“以量换价,招采合一”,且希望在药企、患者和医保支出方面实现共赢。中标药企在这个“4+7”政策下可获得稳定的巨大销量,虽然大幅度降低了利润空间,但是由于销售环节和销售管理费用的降低,利润空间还是比较大。

 

“”
在这个共赢的局面里面缺少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没有医院,医疗机构不在共赢圈里面。它其实在这里不算是受益方,但从医院管理方面来看,也不能说是受害者,此政策给医院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并督促其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

 

带量采购的力度


第一轮的带量采购整个降幅和2017年同品种药品最低采购价格相比起来,平均降幅是52%,最高降幅达到了96%。在进口原研药里面,原研药吉非替尼降价76%,福辛普利降价68%。

 

“”

“4+7”的时候是独家中标,全国扩围是可以三家中标,三家中标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企业可以有机会降价进入采购,也表示有更多的企业可以来分摊这一块的市场。在三家以上的品种中标的情况下,没有中标的话,等于未来三年70%的市场就没有了,这个药品的生存就非常艰难,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残酷的局面。

 

“”“4+7”带量采购取胜的关键


了解竞争格局,规划品类布局,实现持续的创新和良好的成本控制,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是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之中取胜的关键。

 

“”了解竞争格局


不仅要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和竞品有多少,参与投标的企业有多少家,除此之外,企业利润率还取决于竞争格局,企业需要发掘竞争企业数量少,拥有好的竞争格局的品种。我们还要关注一下新入的竞争者,比如说奥氮平片,国内的竞争态势还是可以的,但是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加入这个竞争,也拉低了这个品种的价格。

 

实现持续创新


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金雄厚的仿制药企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丰富研发产品线,以保证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持续的批文获得竞争优势,加上高效的销售团队,才能保证企业获得持续的销售利润增长。

 

合理成本控制


我们从原研药厂来看,成本控制要求是越来越严格。现在原研药部分品种也加入了降价的队伍,整个后续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做好自己公司内部的成本控制,尤其对销售管理团队的成本控制要求会更高。“4+7”带量采购政策会倒逼药企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对于那些仿制药企业需要更多更灵活的成本控制战略,研究出最适合公司发展的路径和成本控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