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行為與趨勢
各品牌廠商不管是現在或未來仍需持續改善顧客購物體驗,拜大數據的浪潮及科技進步所賜,接下來的行銷策略勢必結合大量數字管理分析及實體銷售經驗結合,以其得到更全面的覆蓋率。另外由於智慧型手機商務及行動支付的成熟發展下,移動式行銷將會更加普遍。
各品牌廠商不管是現在或未來仍需持續改善顧客購物體驗,拜大數據的浪潮及科技進步所賜, 接下來的行銷策略勢必結合大量數字管理分析及實體銷售經驗結合,以其得到更全面的覆蓋率。另外由於智慧型手機商務及行動支付的成熟發展下,移動式行銷將會更加普遍。
隨著Z世代逐漸成長,他們也即將成為新興主力消費族群,品牌廠商必須提高對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的注意力。而此一族群的特性便是擁有高度的社群媒體行為,當與這些消費者做溝通策略時,不是單純提供個別消費者體驗,而需將社群媒體行為與其他消費者資訊結合,進一步形成一種社群網絡的購買體驗。
消費已經無處不在
電子商務中「e」不僅是指的是電子銷售管道,也可以說是「everywhere」,數位化購物選擇讓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購買任何東西。
1. 全球化
這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現象,數位化管道讓品牌可以輕易進入以前無法實現的市場,如中國和印度。隨著這些擁有人口眾多的國家在網路的涉入行為越來越 多,所創造的銷售機會也隨之增加。
2. 第三方行動應用程式
無論是實體通路商、電商、金融業等皆推出自家APP來行銷和銷售產品,且如Line這樣的社群媒體也開發出自己的消費管道為消費者提供購買的新途徑。隨著第三方行動應用程序越來越受普及,零售商更容易觸及以往較難接觸的消費族群。
3. 第三方支付與電子支付
現今的第三方支付,不再僅做為代收代付,增加了儲值功能後,更增加品牌廠商另一個可以操作的購買管道。另外消費大眾逐漸接受如:Apple Pay、Google Play、Line Pay等這樣綁定信用卡的行動支付,零售通路可以結合銀行端出更吸引消費者的行銷方案。
4. 搭便車式購物行為
今天,消費者可以拍下他們看到有人在街上穿的鞋子的照片,然後使用那張照片找到購買鞋子的地方或獲知可以購買的管道,因此消費者購買途徑縮短了,同時也不再局限傳統購買行為,資訊蒐集、產品比較進而購買,更多的出現衝動性購物的購買行為增加了。
5. 移動行銷
現今手機提供了品牌商另一個消費者接觸點,透過如:GPS等技術可以消費者靠近其產品並及時發送消息時定位消費者。雖然這項技術已有十年之久,但隨著更多APP連結,未來會有更多的運用。此外,不僅在一般消費性產品,汽車產業也可嗅到一點端倪,透過大量的旅程紀錄來更解析消費者行為,進而推出更貼近消費者的營銷方案。
6. 新世代消費者(GenZ)崛起
如文章開頭所述,Z世代繼千禧世代之後也進入社會,開始成為職場中堅,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從小生活在數位時代裡,網路對他們來說是生活的必需品,漸漸也改變消費市場。 其中幾個比較明顯的改變如下:
7. 媒體行為與千禧世代有些許差異
若與千禧世代相比,Z世代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明顯高的許多,於此同時,也顯著降低了對於電視的接觸。另外即便兩這族群仍有高度社群行為,但對於 媒體選擇也出現了變化,千禧世代主要以Facebook一枝獨秀,而Z世代呈現多樣化,不僅是Facebook,還有IG、YouTube等,一人同時使用多個社群媒體的機率相當高,因此企業對於社群媒體的經營得格外小心。
8. 新奇產品高於新奇體驗
由於從小就生長在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商品體驗的機會變少,例如:以往購物時,人們需要走到賣場,需要逛逛百貨公司,摸摸商品、試用產品,而對於Z世代而言,他們對於網路購物有極高的接受度,也高度參考網路上分享的訊息,至於是不是實際親身體驗,則不是那麼重要了。
9. 對前衛的宣傳手法更有感
傳統宣傳方式對Z世代不起作用。行銷人員需採用更創新和新的講故事方式,他們對比較前衛或是更視覺化的策略容易產生反應。例如:Youtube影片, 特別適合年輕客戶。
他們提高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需求
以往的消費者對於企業社會責任關心程度不高,對於新世代消費者 —— Z世代,佔人口的近25%。出生於1997年至21世紀初期,這是第一代在WWW誕生之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因此,他們高度與數位化鏈結。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這群消費者已經脫離了社會,互聯網成了另一種社交管道,成了生活的另一部分,彼此消息散布的速度相當快,因此企業聲譽的經營相較以往更需格外小心及注意,這也就是如今社群聆聽資料已被廣泛為企業使用來監控網路聲音並做出適當的因應。
10. 他們使得企業因應速度須加快
現今生活的節奏速度快,使得消費者變得不耐煩,更渴望為自己賺取時間。尤其最不耐煩的是年輕人,當購物時,他們希望能在幾分鐘內就能收到回覆的比例越來越高,甚至即時回應,因此現今的企業需要更快速的因應消費者需求。
AI正當紅,正在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有幾個方向是AI正在改變消費者的消費模式
1. 消費者被鼓勵花更多錢
企業將有更聰明的方式銷售商品,透過大數據分析能精準預測消費者行為,AI可以自動在適當的時機將商品推銷給消費者,以提升成交率,如在最佳時間向客戶發送推播訊息,從而產生銷售額的增長。
2. 消費者忠誠度被提高
AI累積了大量數據能發現高度忠誠度客戶的消費行為。因此企業更能找 到消費者喜歡的產品或服務來黏著消費者。另外,AI可以更進一步改善用戶體驗,例如:Airbnb的人工智能搜索能夠處理大量數據,因此可以為用戶提供個人化搜尋結果增加對於住宿的體驗及滿意度。通過這樣的服務,消費者沒有理由使用其他管道。
3. 消費者將更習慣「便利」
電商盛行,消費者習慣便利的購物方式,AI更近一步優化這樣的服務體驗,如:面部和指紋識別使消費者能更便利下訂單,AI的自動語音客服系統,不僅為企業節省人力與成本,消費者問題可以更快獲得解決,因此AI使購物體驗對消費者來說更加方便。
4. 挖掘出新消費族群
企業將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結合,推出更個人化的行銷方式,藉此吸引可能購買其產品的任何人。透過AI在數據中找到模式,以幫助企業了解客戶真正想要的東西。例如,汽車業者可將消費者喜好與工作狀況的資料結合,預測不同消費者群體的汽車購買意圖和偏好,更詳細的族群解析,尋找更多的潛在客層。
總結
如今的市場變化多且快速,資料已經成為數位行銷時代的新貨幣,不過僅擁有資料不夠,還得懂如何管理及貨幣化。根據IDC執行的《世界的數位化 —— 從邊緣到核心》白皮書探究全球資料變遷趨勢,金融服務、 製造、醫療保健以及媒體和娛樂產業,將成為新時代 資料成長的推手。 如何掌握及有效管理資料將成為一家企業是否能永續經營的一個關鍵。